改革开放是实现福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时间:2019-02-17 00:00:00    浏览次数:1847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2018年12月26日,中共福建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在福州召开。全会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2018年12月26日,中共福建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在福州召开。全会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心,进一步动员全省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

  作为在新时代创造更大奇迹的重要依托,高质量发展极大程度上有赖于改革开放再出发进程的推进,福建要在时空层面渐进推动改革;推动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强化协同与交流。

  时空层面渐进推动改革

  我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的一项重要经验是:分阶段推进发展进程,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目标、实施不同政策,渐进地不断向前迈进。这一经验也体现于福建省的发展进程之中:40年中,福建基于对不同时期具体情况的深入分析,制定中长期规划及各项短期目标,实施各类切合实际的政策,基于这种渐进式改革获得极大成功。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福建省推进改革进程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渐进地推进改革进程。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对福建的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评价体系和统计体系等作出相应改革,这一目标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也就意味着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必须基于渐进的改革。从更高层面上来看,高质量发展具有深刻内涵,这种发展首先强调的是投入的高效率,也就是生产要素投入要高效;其次强调高效益,要求投资回报、企业利润、员工收入和政府税收这四者都得到提升,这四者的高低都决定于市场价格,在这一基础上实现收入的合理分配,这种高质量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

  渐进地推动改革,不仅表现为在时间层面上逐渐推进福建省的高质量发展进程,还表现为不同地区不同步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需的物质基础、政策基础及人才基础等较为完善,因此实现这一目标相对容易;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需的物质支持、政策支持及人才支持等都较弱,较难直接从当前的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因此,在时间层面上,有必要借助各领域的改革渐进地助推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不可为了短期内实现高质量发展而采取“跃进”式的改革举措,如:不进行深入调研就展开大规模投资、短时间内上马一批高端产业,导致这些产业的发展未能有效替代低端产业,也未能使广大人民群众从中获益。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有赖于高质量发展规划的制定及有效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在严格遵循省级规划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次级规划,分阶段实现不同目标,渐进地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总目标。

  在空间层面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则可以稍滞后,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在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领域取得较多经验、高质量发展态势逐渐明朗之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积极吸纳相关经验、展开全面改革,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这一举措的实施能够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稳健地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保障,避免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走弯路,并催生这些地区的“后发优势”。

  推动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改革开放之初,福建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丰富而且价格低,港、澳、台地区及诸多发达国家纷纷将纺织、服装、玩具等低端的加工制造企业转移到福建,有力地推动了福建经济发展,但这种发展并非一种高质量发展。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福建的土地、住房、人工及材料价格逐步上升,低端加工制造业逐渐难以获得明显收益,因此,转移低端加工制造业,培育高端产业成为福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转移低端加工制造业,有利于为高端产业的创立、引进及发展“腾出空间”;另一方面,制定并实施一些政策,将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投入高端产业,为高端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这两方面情况的出现,都能够加快福建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这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将福建视为一个箱子,低端加工制造业视为粗粮,高端产业视为细粮。这只箱子过去里主要是装粗粮,现在要把细粮装进箱子,就必须把粗粮从箱子中拿出来,再把细粮放进去。为了让箱子装满细粮,还必须增加细粮的数量,否则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粗粮为细粮腾出了空间,但细粮的数量较少,无法填满整只箱子,箱子里的空间就被浪费了。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抓创新支撑,把更多创新机制建立起来、更多创新平台搭建起来、更多创新成果利用起来、更多创新人才吸引过来。抓铸链育群,推进三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一批新兴产业重点项目、龙头企业和示范工程,推动新能源汽车、稀土、石墨烯等产业和数字经济快成长、上规模。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前后延伸。

  除上述举措之外,还需创新现有人才机制,吸引更多的高端产业人才到福建工作,为福建高端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人才环境;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前后延伸;强化高端产业与产业所在地的融合度,使所在地人民群众能够在高端产业发展过程中获得实惠并支持高端产业发展,为这些产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强化协同与交流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他强调: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坚持对外开放、强化协同与交流是推进福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不仅要依靠福建自身的发展,还必须借助其他省市乃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力量。坚持对外开放,才能够及时、有效地吸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先进经验,为福建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对外开放存在于多个层面,如:福建不同地区对其他地区的开放;福建对我国其他省市的开放;福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开放。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指出,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市场经济体系,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加快建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更高层面统筹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融合发展,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更加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拓展发展空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加快推进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

  坚持对外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强化协同与交流,能够助推福建在整体上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推进闽东北、闽西南之间的协同与交流,有助于激发两大协同发展区的市场活力,促使两大协同发展区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从具体举措来看,协同与交流的强化,首先有赖于社会各界的理念“改革”: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演进,有赖于社会各界的合力推进,社会各界对这一演进持什么看法,对这一演进能否快速推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让各行各业中的从业者充分认识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并基于此摒弃陈旧的理念,实现除旧布新,在思想层面为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其次,有赖于协同与交流机制的进一步优化。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的有效应对、新问题的有效解决,都有赖于相关机制的不断优化。因此,要进一步优化现存的协同机制和交流机制,及时、有效地解决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主体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助力福建实现高质量发展。

地址:漳州市长泰县岩溪工业集中区盛发东路6号 电话:0596-8188333  传真:0596-8366699  邮编:363902

版权所有 © 2023 福建华塑新材料有限公司 www.fjhuasu.com 闽ICP备17034359号-1 技术支持:元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