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塑料企业新形式下如何突破重围重新定位自己

 时间:2020-07-01 00:00:00    浏览次数:1440    作者:
改性塑料于上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逐渐取代普通塑料,走进了千家万户。2011年中国塑料改性率达到16.09%,2019年上升至20.42%,不过相较全球塑料改性率47.78%,仍存在相当差距。中国塑料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改性塑料发展目标:改性塑料产量年均增长15%左右,工业总产值增长12%左右。中国改性塑料产业由三派势力展开角逐:在高端市场,巴斯夫、陶氏、杜邦等外资巨头将改性塑料带入中国后,快速占据高附加值、高性能业务,强者愈强;
说起塑料大家并不陌生,但是“改性塑料”却鲜有人知。所谓“改性”,即“改变性质”。因为普通塑料存在耐热性差、易燃烧、易老化的缺点,改性塑料正是为克服这些缺点而生。

改性塑料于上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逐渐取代普通塑料,走进了千家万户。2011年中国塑料改性率达到16.09%,2019年上升至20.42%,不过相较全球塑料改性率47.78%,仍存在相当差距。中国塑料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改性塑料发展目标:改性塑料产量年均增长15%左右,工业总产值增长12%左右。

可见,无论是追赶全球塑料改性率,还是实现产业发展目标,中国改性塑料生产企业都必须快马加鞭,冲击广阔市场。

不过中国改性塑料产业厂家众多,竞争激烈,产品技术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行业正面临洗牌,改性塑料企业将如何应对?其在家电和汽车领域的业务将有何种变化?

巨头环伺,力争高端

中国改性塑料产业由三派势力展开角逐:

在高端市场,巴斯夫、陶氏、杜邦等外资巨头将改性塑料带入中国后,快速占据高附加值、高性能业务,强者愈强;

在低端市场,数量众多的小规模内资企业起步晚、技术弱,价格战、同质化问题等屡出不绝,内耗十分严重;

而在前两者之外,稍具规模的内资企业,处境尴尬。一方面,难以与巨头正面较量,另一方面,难以主导内资企业“混战”的低端市场。

“十三五”规划若能完成,改性塑料产业将再上新台阶。市场有望迎来一批与外资巨头匹敌的优秀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将被彻底淘汰。

产业深度洗牌由此产生,会通新材可向高端市场进军,挑战巨头。抑或以退为进,“降维打击”低端企业,称霸低端市场。

首先,内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在生产成本控制、客户需求响应、市场反应效率方面相比外资企业具备天然优势,外资巨头霸占高端市场越久,越难突破该优势。

改性塑料产业规模效应显著,不同客户需求衍生的塑料配方千差万别。生产小批量订单需要频繁换机、换料,严重拖累生产效率。因此,各生产企业都极力争取大规模订单,最大化提升单条生产线持续生产同一产品的时间,减少频繁换机,从而获取成本优势。

大量内资改性材料企业难以摆脱低端竞争泥淖,就在于缺乏大规模订单支撑。而会通新材能在家电领域站稳脚跟,恰恰在于承接了美的等企业的大规模订单。2019年,其前五大客户均为大型家电企业,销售收入占比高达42%。

争取大规模订单一靠技术,二靠产能。会通新材2018年收购广东圆融73%的股权,扩大产能规模的同时加强覆盖重点客户。此外,其计划筹集11亿新建年产30万吨的高性能改性塑料项目,叠加现有36万吨产能,规模化经营壁垒将再添砖瓦。

瞄准汽车轻量减排

毫无疑问,改性塑料在家电领域进军高端市场优势尽显。不过,要想完全突破竞争重围,与高端市场的外资巨头争夺份额,不能缺少汽车领域高端市场助力。

一来,汽车行业“高端属性”较家电行业更强、车企规模化订单更大,可以倒逼汽车改性塑料走向高端;二来,汽车领域的改性塑料需求量正逐渐超过家电领域。

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18年中国改性塑料下游领域需求量中,家电领域和汽车领域占比最大,分别达到40.7%和36.8%。同时在“以塑代钢”、“节能减排”趋势下,2019年两大领域改性塑料需求量出现逆转,汽车领域达到460万吨,家电领域落后约6万吨。

所谓“以塑代钢”,即将汽车内饰、外饰、电子电气以及动力总成的部分金属零部件替换成改性塑料。由于后者密度更低,因此可以促进汽车轻量化,而轻量化正是汽车产业发展大势所在。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到2020年、2025年、2030年,整车质量需要比2015年分别减重10%、20%、35%。燃油汽车整车重量每减轻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从而降低油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特别是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重量减轻意味着续航里程增加,整车重量降低10kg,续驶里程可以增加2.5km。

鉴于中国已经连续十年汽车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2019年中国汽车产量高达2,552.80万辆。同时,2019年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仅为0.17辆,而日本、德国已达到0.59辆,美国最高,达0.84辆。推动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向国际看齐,仍会有大规模汽车产量迸发,带动汽车改性塑料需求增长。

此外,新能源汽车正成为汽车行业增长新动力。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2019年销量达到120.6万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0年将增至200万辆。

可见,未来汽车领域改性塑料需求量将远超家电领域,“30万吨产能项目”将助力改性塑料更加从容应对爆发的市场需求。

但是,不同于在家电领域技术积累深厚,新增产能助力。在汽车领域似乎走的是另一条路:产能先行,技术后续助力。




地址:漳州市长泰县岩溪工业集中区盛发东路6号 电话:0596-8188333  传真:0596-8366699  邮编:363902

版权所有 © 2023 福建华塑新材料有限公司 www.fjhuasu.com 闽ICP备17034359号-1 技术支持:元码科技